欢迎访问 莒县人民法院门户网站
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媒体聚焦

《今日莒州》:父 亲

来源:   发布时间: 2021年07月14日

  本文刊登于《今日莒州》2021年7月13日

  父  亲

  刘永保

  家庭是社会发展的缩影,家国情怀,是我们最难以割舍的情怀!

  ——题记

  “给公家办事就由不得自己了”。

  这是父亲生前经常跟我说的一句话,一句看起来再朴实不过的话。父亲是在咕了一口酒后,抿了抿嘴,意味深长的对我说的,每每想到这句话,我就不由得回忆起我的父亲。

  父亲好喝酒,几乎每天都喝,这是父亲留在我儿时记忆中最深刻的印象。酒肴当然是谈不上丰盛了,一盘咸菜而已,或者说,根本没有酒肴,因为这一盘咸菜也是全家人饭桌上的主菜。最奢侈的,也许就是母亲给他切上半个咸鸭蛋了。那个年代,可是只有在麦收或者秋收繁忙季节,才能吃到咸鸭蛋的。酒饭之后,经常听父亲和母亲在里屋争吵,有时吵得很凶,那时候我还小,不明白他们之间为什么总是争吵,但我也渐渐感受到了其中的缘由。

  父亲憨厚朴实、勤快能干,饲养、田耕、苇编、瓦工等农活样样精通,是干庄户活的一把好手,在村里多有口碑。他坚信勤能致富的理儿,憋着一股劲儿,没早没晚干着活,期盼着好日子总会来的……

  父亲养育了我们兄妹八人,这在当时算是大户人家了,但全家人的吃饭也是大问题,听母亲说,那时候没少向四邻八舍借过粮。记忆中,逢年过节吃上一次水饺是我们年复一年的期盼!

  靠着他和母亲的勤劳、艰辛,靠着他一往无前的执着,父亲硬是支撑着让一个十口之家渡过了生活难关,让全家人都能吃上饭,穿上衣。农村实行土地大包干以后,温饱问题彻底解决了,父亲又开始寻思增加收入的门路。他同母亲合计着养仔猪,母猪每年下几次崽,喂养两个月左右,仔猪就可以上市,遇上好行情,一年的辛苦和付出是不会白费的。他夜间又编苇席,各种样式的,白天赶四乡集售卖……

  手里头的积蓄一分一分多起来,父亲又张罗着给哥哥们建房子。他凭着自己的瓦匠手艺,靠着平时一砖一瓦的积攒,一座座新房相继建成。砖土砌成的墙,红瓦覆顶,一派气象,这让村里人刮目相看。哥哥们也一个个陆续娶妻成家,这其中的艰辛和付出是可想而知的。那个时候,村里很多家庭因兄弟众多盖不起房子,父母只能眼睁睁看着儿子打光棍,这是多么的纠结和无奈!

  都说酒能舒筋活血,解乏消烦。多年以后,我才真正懂得父亲那时好喝酒的原因。与其说父亲喝酒是为了解乏,倒不如说,是生活的艰辛和无奈,或者说,是他心中的郁闷和不解难以释怀,不得已借酒消愁罢了。而十口之家的吃穿用度,又何尝不是他和母亲天天算计的头等大事?又怎能不经常争吵不止呢?

  记得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,也是我参加工作后第一次领取工资的周末。怀里揣着刚刚领取的一沓钞票,我急匆匆往家里赶去。那一刻,我心情格外激动,我终于可以为家庭尽一点职责,为父亲分担一点压力了。虽然,我收入微薄,但至少可以让父亲稍稍抬抬头、挺挺胸了。途经乡镇驻地,路边摊上摆卖的熟猪肉散发着诱人的香味,想到父亲平日那简单的酒肴,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一只猪口条。父亲饭桌上的酒肴终于不再是那一盘又一盘的咸菜了!

  回到家以后,母亲将口条切成细片,拌上葱白、青椒丝和香菜,红、白、绿相间的一盘酒肴散发着香气,显得格外诱人。母亲还用嫩白菜心炒了一盘鸡蛋,一荤一素的两个菜放在饭桌中间,这可是父亲从未见过的酒肴呀!

  父亲显然有些惊讶,很快,他脸上就浮现出自豪的笑容。父亲很郑重地给我倒上一盅酒,让我陪他一起喝,这可是我从没有过的待遇呀!酒过三巡,父亲话语渐渐多起来了,从吃不上饭的穷日子说到吃穿不愁的好日子,到后来缺钱花的紧日子,再到我考上大学,毕业后参加工作……父亲如数家珍,絮絮叨叨的说着,脸上泛着红光,洋溢着喜悦之情。说到我的教学工作,父亲显得尤为自豪和兴奋,他抿了一口酒,意味深长地说:“为公家办事就由不得自己了”。

  这是父亲第一次让我陪他喝酒,也是我人生当中第一次喝白酒。当辣滋滋的白酒喝下去以后,我的内心里顿时充溢着一种莫名的感觉,这感觉像是一种自豪感,也像是一种责任感,更像是是一种使命感!而且,这种感觉仿佛正慢慢在我周身升腾、扩散,随之生成一股强大的力量,继而转化为一种无比强大的自信力!

  正是这次喝酒,我感觉自己真正成为一名男子汉了。渐渐的,我成了父亲忠实的酒友,父亲则成为我热心的听众,家国情怀,邻里长短,父亲总是想听听我的意见。我成了父亲心中引以为豪的儿子,因为我是八兄妹中唯一吃上国库粮而为公家办事的人!

  那一年,我二十五岁,父亲已年逾花甲。

  二十多年的时光过去了,回忆父亲点点滴滴的往事,常常令我感慨不已。在这二十多年的岁月里,社会在飞速发展,国家在日益强大,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步步提高。我从之前一名教育工作者变为一名人民法官,从为人子到为人父,年龄、经历和社会角色都在不断变化着,父亲也在这岁月变迁中慢慢变老了……随着我们兄妹相继成家,父亲的农活少了,生活条件变好了,酒的品味提高了,酒肴也丰盛了,可他喝酒的次数却越来越少了!

  俗话说,儿子大了半个客。每每周末同妻儿回家,父亲总是早早在村街头守望着。麦熟杏黄时节,村东头水沟边老柳树下,父亲坐在树荫下抽着烟袋锅子,眼睛凝视着前方,这一幕情景一直留在我的心中,成为我家乡记忆中最美好的瞬间!回家后,他总是一遍又一遍叮嘱母亲多准备饭菜,吩咐我们把在家的哥哥们招来一块吃饭,每次都像招待客人一样隆重。

  父亲不停地招呼我们吃菜,而他自己却吃不多。这倒不是他胃口不好,他似乎更喜欢坐在桌边,静静听我们说事,偶尔插问一句,偶尔点点头。看儿女们高兴吃喝,看孙儿孙女到处闹腾,这似乎就是他最大的知足了。这种知足毫无遮掩的体现在他慈祥的目光中,体现在他真诚的微笑中!

  每每看到此情此景,我就常常想起和父亲第一次喝酒时的情形,就想起他对我说过的这句话,心里不由得产生一种激情……

  父亲一生布衣,无缘读书,勉强认得自己的名字。他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,经历过战乱、流血和饥荒,也享受过新时代新生活,生活的风风雨雨让他心中形成了一个朴素的意识,公家人就是为公家办事,为公家办事的人就应该以公家事为重。在父亲看来,记工分的年代,生产队的事就是公事,所以去地里干活要准时,不能偷懒;农民缴纳公粮也是公事,所以,缴纳公粮要按时足额,来不得半点马虎;当教师教学生,要为人师表,那当然更是公家事了!

  父亲用心何其良苦!他把自己大半辈子总结出来的做人做事原则,凝练成一句话,以父子闲谈的方式送给他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儿子,不就是提醒我这个公家人要摆正公事与私事的关系吗?身为公家人,我何尝不了解父亲其中的用意?

  夕惕若厉,终日乾乾。我常常提醒自己,作为一名人民法官,手中掌握着人民赋予的权力,应时刻坚定“我是谁、为了谁”的初心,时刻站稳人民立场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和正义,这应成为我毕生追求的目标!尽管,这一目标离我还很远,我将孜孜以求之!

  心中有信仰,脚下有力量。公、私关系是每一名法官首先要摆正的问题,公私分明亦是每一名法官最基本的人格要求。古往今来,有多少人摆不清公与私的关系而走上歧途,有多少人因公私不分而悔之一生!

  父亲这朴实的一句话,蕴含了他对子女多少期盼呀!父爱如山,深沉而厚重。多少年过去了,父亲这句话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,鞭策着我,激励着我,给我以信心和力量,它犹如一盏明灯,照耀着我在人生征程中稳步前行!

  十年前的春天,父亲静静的走了。他没有遗憾,没有悲伤,带着知足和自豪,永远离开了我们……

  他走的时候,迎春花正开。

  多少个迎春花开的季节,我都会静静地来到父亲坟前,烧上一纸钱,点燃一炷香,倒满一杯酒,深深祈祷,深深默念,也深深反省!每每此时,电视剧《咱爸咱妈》主题歌《父亲》的旋律一次又一次回响在耳边……

  那是我小时候

  常坐在父亲的肩头

  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

 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

  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

  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

  ……

  2021.5.

  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