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书一世界 |
||
来源:北京法院网 发布时间: 2016年12月05日 | ||
为什么读书?胡适曾将对该问题的回答概括为三点:第一,因为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智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,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;第二,为读书而读书,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;第三,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,应付环境,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。 从这三点可以了解到胡适主要从书的工具性价值进行解读。此外,还可以从书对人精神世界的洗礼和改造进行分析。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,是作者想展示所关注、所理解的世界。我们的肉体被束于一隅,但精神可以无限驰骋,畅游不同的世界,领略不同的风景,书就是我们精神远行的交通工具。我们摆脱肉体的束缚,驾驶列车远行,站在更高更远的地方俯视古今历史、风云变幻,洞察纷繁世界、人与永恒。通过精神上的驰骋,我们才能拥有更广阔的视角,领悟更多的命题。 通过阅读史铁生的《病隙碎笔》、《务虚笔记》,我认识了史铁生的世界,肉体虽然被瘫痪、尿毒症折磨,但是精神世界却阳光四溢。他由肉体的苦难开始向命运发问。苦难者誓向造物者讨说法。虽然经历无数劫难,但史铁生对命运的态度并没有消极,他“知命”而不“认命”,“知命”让他可以与命运对话,可以知道命运的深意。他开始了精神世界的修行,他将精神上的史铁生与肉体的史铁生区别,从精神的高度俯视肉体的缺陷,一切苦难都变的渺小,好比大病之后的复原,在经历了绝望的挣扎后,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精神上的健康。 通过阅读周国平的《安静》、《各自朝圣路》、《人与永恒》,我走进了周国平的世界,看到一位深沉、稳重的学者摒弃了外界的喧嚣和浮躁,思考人生与哲学命题。他虔诚地守护精神园地,精神高贵,灵魂充实,品味幸福。通过阅读周国平的著作,我感受到了沉淀的力量,它让我在多元的世界中不致迷失方向。 不同的世界有不一样的精彩,我们看到了别致的风景、开阔的视角、精遂的思想,但灵魂是一个“游子”,要记住“回家的路”。我们在不同的世界游历了一番,有了相当的阅历,我们需要沉淀,需要反思,需要升华,需要将不同世界的风景转化为自己面对生活、面对选择、面对未来的内在力量。一书一世界,我们领略了不同世界形色各异的风景,我们的世界就丰富、饱满、厚重、充实。 作者:瞿叶娟 |
||
|
||
【关闭】 | ||
|
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