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> 法院文化 > 法官随笔

秋日絮语

来源:中国法院网   发布时间: 2018年11月23日
  “离离暑云散,袅袅凉风起。”暑气消弭,并有些时日了。风凉露重,花妍隐去,感觉是秋天如约而至了。
  秋,天地清寒,百花凋败,孤雁南飞,感慨与惆怅流淌在文人墨客的笔下,多是伤感抑郁的愁绪,似乎预设了苍凉。魏文帝曹丕在《燕歌行》中写道,“秋风萧瑟天气凉,草木摇落露为霜。”词人柳永在《雨霖铃》中低吟,“多情自古伤离别,更那堪冷落清秋节!”《红楼梦》中,林黛玉更是浅唱《秋窗风雨夕》,“秋花惨淡秋草黄,耿耿秋风秋夜凉。”可也有人爱秋天的晴空,毛泽东留下脍炙人口的佳作《采桑子?重阳》,“一年一度秋风劲,不似春光。胜似春光,寥廓江天万里霜。”诗人王勃的传世名篇《滕王阁序》,“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。”刘禹锡的《秋词》直抒胸臆,“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胜春朝。”秋天原是感性的季节,忧郁的人伤秋,多思的人感秋,乐观的人咏秋。
  “一行白雁遥天暮,几点黄花满地秋。”当南归的大雁与金黄的落叶与风共舞的时候,忽而秋已深。“炎蒸初退,秋爽媚人,四体得以自如,衣衫不为桎梏。”天空,高远明透、风轻云淡;山川,丹枫尽染、林寒涧肃;原野,静寂寥廓、雁过留声;农家,仓满充实、硕果累累。“一年好景君须记,最是橙黄橘绿时。”千里沃野就是一幅巨大的水彩画,金色的稻子、绿色的树木、成片的蔬菜、红红的农作物点缀其间……当这无边的秋色沉淀在灵魂深处的时候,回忆着、拾掇着、珍藏着,自在悠然,陶醉与迷恋便油然而生。
  “本性能耐寒,风霜其奈何?”我们或许悲秋,但我们不是“凋落者”,寒风袭来,秋雨沥沥,树叶飘零,一切,都只是时令之物象。霜降时,其气栗冽,其意萧条,是摧残,也是磨砺。山川有意藏大美,人间秋日,天高气爽,清风明月,一览无余。秋天的美最富有韵味,暮霭青岚,光影万千,色彩斑斓,景不醉人人自醉。走进秋色里,心也会随之敞开,那叶染疏黄确是一种历经风霜之后的蜕变和悲怆,一样的占据视线,风采依依。
  “人生多寒露,暖在苍凉中。”自然之理孕育着人生之理,季节在时间中循序轮转,如诗如歌,好似梧桐枝桠在这个秋天将尽数秃光,然而又必然在来年萌上新芽。“落木千山天远大,澄江一道月分明。”秋是众草结籽的蕴涵。落英正缤纷,秋虫正呢喃,金菊正怒放……“夕阳秋更好,敛敛蕙兰中。”喜欢踏着厚厚的秋叶从容走过,不管是秋阳高照,还是秋雨绵绵,都会心怀感恩,倔强地生活着,在酬报万物的收获中一路前行,期待遇见更好的自己和未来。
  聆听秋日的絮语,讴歌世间万物生命的光辉,眼眸中渐渐有了秋意盈盈秋色绚烂的模样。犹刻骨铭心地念着林清玄在《飘零之美》中所说,“要存着敬重与深情的心,对待大地这种无言的呈现呀”。
  
  来源:中国法院网
  作者:张俊
  作者单位: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人民法院
关闭
版权所有:潍坊市坊子区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:鲁ICP备13032396号
地址: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六马路71号 电话0536-7661513 邮编:261200